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工程技术与应用

  • 汽包水位自动控制应用研究

    鲁念斌;

    对于钢铁冶金行业,转炉汽化余热利用系统在提升炼钢过程中的能源效率及降低成本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文章聚焦于转炉汽包水位控制在汽化系统中的关键作用,深入探讨了传统单冲量与双冲量控制方式的特性与不足,同时进一步详细剖析了三冲量控制系统的架构、运作机理及其优越性。三冲量控制系统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控制变量,实现了对汽包水位的高精度控制,进而保障了汽化系统的稳定运行。三冲量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显著提升了转炉汽化余热利用系统的效能,同时为企业节能降耗、成本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024年05期 v.24;No.12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基于离散元法的三轴试验数值仿真分析

    孙元鹏;

    基于离散元法的思想,利用Fish语言编写程序在PFC软件上实现了三轴试验的数值模拟。实现了土体细观参数和宏观参数的标定,对于内摩擦角2°—30°的土体,可以从文章的数值模拟结果中找到大致对应的细观参数。得出细观摩擦系数、法向粘结强度和切向粘结强度等细观参数会影响应变的峰值强度与宏观内摩擦角和粘结力,细观摩擦系数与内摩擦角成正相关,与粘结力成负相关。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提出粘结力与细观摩擦系数关系公式和内摩擦角与细观摩擦系数关系公式,利用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拟合公式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024年05期 v.24;No.127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经济管理

  • 新质生产力助力国家审计创新发展

    边景景;杨文选;

    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审计的创新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内涵,梳理新质生产力对国家审计工作的多方面影响,在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国家审计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基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立足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分别从树立宏观创新的思维理念、善用数字化审计工具、强化审计风险管理和控制、加强新型审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审计成果的综合利用价值等方面,提出了新质生产力下国家审计创新发展的实践策略,旨在更好地推动国家审计事业健康高效发展。

    2024年05期 v.24;No.127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0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人—地—业”协同语境下农村居民点优化研究——以湖南为例

    雷文韬;孙为民;黄昕怡;游经纬;汪成;

    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人口、经济、社会等要素的空间集合,对其进行合理调控有利于农村资源要素协调重组。基于“人—地—业”协同语境,在充分认识农村居民点地域系统构成的基础上,剖析农村“人口—空间—产业”要素协同发展机制,并结合当前湖南省农村居民点发展特征,探讨与之相适应的新时期背景下农村居民点发展策略,助力国土空间资源可持续利用。

    2024年05期 v.24;No.127 16-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8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职业精神塑造途径研究

    周颖;易宣辰;

    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内部审计作为教育监督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高校高质量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塑造高校内部审计职业精神对有效地规范、提高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作风、职业信誉等素质有着积极的效果。通过坚定对党的信仰、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法纪执行、提升担当能力等有效途径,构建“有信仰、讲政治、守法纪、能担当、敢斗争”的高校内部审计职业精神,起到约束、导向、凝聚及辐射作用,最终实现高校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4年05期 v.24;No.127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应用区块链技术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研究

    熊一心;

    文章针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如效率低下、数据失真等,提出了应用区块链技术优化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路径。在应用层,基于去中心化的财务预算管理平台具有智能合约、跨功能集成等特点,可实现更加高效和可靠的财务预算过程管理;在业务层,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与智能合约机制,可以促进预算编制、执行和调整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在数据层,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存储、加密安全性和数据可追溯性等特性,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安全、完整和透明的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带来革命性的升级,可解决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痛点,促进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优化。

    2024年05期 v.24;No.127 26-30+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文化育人

  •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

    刘小莉;杨怡;张瑊;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既蕴涵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又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作为中国共产党独特的精神标识,伟大建党精神承载的百年党史、呈现出的红色基因与精神力量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贯彻党史学习教育、推动高校思政课提质增效以及赋能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逻辑考量,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就必须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结合,以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阐释为前提;以互联网新兴媒介为载体,开辟思政课网络阵地;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评估机制,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开辟多维立体路径,构建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常态化长效化融入机制。

    2024年05期 v.24;No.127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楚怡”职教视域下湖湘文化融入高职课程思政的研究

    谭泽媛;

    省域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地方特色文化的融入与支持。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湖湘文化在湖南“楚怡”职教体系建设中具有内容上、价值上、功能上的重要意义。将湖湘文化融入湖南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是实践文化育人重要的、深入的教育路径。选取湖湘文化教育内容,构建融入湖湘文化的高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重点从湖湘文化融入师资培训、融入教学设计、融入资源建设、融入教学实施、融入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探讨湖湘文化融入高职课程思政的路径策略。

    2024年05期 v.24;No.127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探讨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应用策略

    刘建兰;

    为全方位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鲜活性、凸显教学内容的时代属性、保障思政教育质量、实现对学生价值观念的科学塑造,文章从多个维度出发,立足工匠精神的总体定位,通过有效融入优秀资源、完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架构、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教学手段,推动思政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实现对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

    2024年05期 v.24;No.127 43-4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新时代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研究

    欧阳晓优;

    文章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内涵、路径与方法。通过分析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历史演变以及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环境对我国话语体系提升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结合新时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状,提出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话语体系的策略和建议,并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

    2024年05期 v.24;No.127 4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蒋林;

    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是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工作指南和大学生劳动素养的评价依据,也是大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目标。劳动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在科学、全面的基础上体现时代性,在全面、科学、充分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素养基本要素特征的基础上确定各项具体指标及其观测点、评分标准、计分方法和指标权重,并进行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2024年05期 v.24;No.127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9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核心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唐紫微;

    在精准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面临思维偏误、能力欠缺、管理缺位的现实困境。通过以下途径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核心素养:资源聚合,构建全覆盖、多形式、分层次的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训体系;强化实践,构建全链条、精准化、立体化的辅导员核心素养培育机制;评价反思,完善全周期、多角度、多元化的辅导员核心素养评价机制。这既回应了新技术革命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挑战,呼应了现代化建设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诉求,也适应了经济发展新阶段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新需要。

    2024年05期 v.24;No.127 60-6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 ]
  • 延安时期青年奋斗精神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当代启示

    彭莫凡;杨晓溪;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青年进行教育培养,通过强化马克思主义宣传、深化革命形势教育、引导青年深入工农群众、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形成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考察延安时期青年奋斗精神的教育实践,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对当代青年奋斗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应当继承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推进和完善政治理论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劳动教育以及先进典型引领,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2024年05期 v.24;No.127 65-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高教论坛

  • 以名师、名匠为引领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与策略——基于H校探索的案例分析

    刘曼春;刘才志;

    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建设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以名师、名匠为引领建设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具有助力职业教育教师能力全面提升,构筑产学研合作新方式以及推动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教师能力结构性偏差、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发展落实不足、资源整合机制尚不完备等困境与挑战。以H校为例,学校以名师、名匠为引领,建设名师(名匠)工作室,以“五大工程”全面推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以学校自主性建设与规划、加深培训精细化程度、加强过程督促与指导以及资源整合与作用发挥为举措,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增强职业学校办学能力。

    2024年05期 v.24;No.127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教师伦理主体的重构策略及价值意蕴

    甘益慧;叶蔼瑜;

    教师主体嬗变大致经历了彰显、退隐和重构三个基本阶段,三者分别具有遮蔽他者、同一他者、使他者得到澄明的特征。教师伦理主体的重构策略包括:不断生成和丰富教学内容,师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创设与他者共存的教学共生体。教师伦理主体的价值意蕴包括:以他性为标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责任为核心,提升教师自身价值;以伦理为首要原则,构建共生型师生关系。

    2024年05期 v.24;No.127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新时代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

    郑娜;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型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路径。在阐释新时代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应然特征的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坚守“立德树人”,确保学生政治品质过硬;把守教育资源本土化生命线,确保人才培养高质量;强化“一带一路”合作办学,开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新境界。

    2024年05期 v.24;No.127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2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高职院校创新劳动教育实施体系可持续发展路径探究

    谢盛盛;

    劳动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体系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就业创业能力。当前劳动教育存在重视不够、实施缺乏科学性、与专业融合不够、师资力量薄弱、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高职院校应该从加强劳动内涵教育、创新劳动教育新形式、建立劳动教育基地以及构建校园劳动文化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提升劳动教育实效。

    2024年05期 v.24;No.127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 ]
  • 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成因与治理对策研究

    阳荣凤;李灿;

    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种长期潜在且难以治理的不诚信行为,对大学生和学术生态构成严重威胁。由于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认知与行为上存在差异,基于改进福格行为模型,进一步探讨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发现动机引发、能力促使、触发提示以及认知调整是学术不端行为形成的核心逻辑,而强化学术诚信教育、改进学业评价机制、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及追溯制度、建立联合监管机制形成治理合力等是治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方式。

    2024年05期 v.24;No.127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下载次数:1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 小组合作竞争主题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研究

    孟亚玲;王楒媛;

    小组合作竞争主题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创新。研究旨在探究小组合作竞争主题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教师、环境和交互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学生的动机与自我效能感、团队关系、学习能力、学习氛围、教师的期望与关心、学生的反思与评价等因素对学生深度学习水平有显著影响。针对以上这些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小组合作竞争主题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实践基础。

    2024年05期 v.24;No.127 97-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途径研究

    李晶;於燃原;

    随着素质教育持续推进,我国涌现了一大批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并逐渐形成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相应地,对高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思政课是能够影响学生精神品质的课程,其教学方式的变革更为显著,同时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方式,能否准确地把时代发展的新精神传递给学生,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

    2024年05期 v.24;No.127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公民社会培育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建设

    王琼娟;

    社区教育是一种面向广泛社区民众的教育服务,不仅在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也是社区治理的重要助力。立足于社区教育的公益性价值,尤其是社区教育在化解矛盾冲突、激活多元主体、形成价值共识、推进社会公平等方面逐渐显现出的独特优势,通过建设以公民社会培育为目标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将社区课程资源作为公民社会培育的一种中介和载体,能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独特功能,在实现教育现代化和社区治理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4年05期 v.24;No.127 108-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NTU图书馆服务英语教学的实践与启示

    王斐;

    通过网络调研、文献分析、信息归纳等方法,发掘NTU图书馆服务英语教学的实践经验。结果表明,NTU图书馆在英语教学资源建设、英语在线课程服务、英语共享空间布局及英语教育培训等方面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系列战略性服务支持。我国高校图书馆可借鉴其经验,通过持续推进英语教学前沿资源建设、优化英语在线课程服务路径,为英语教师教学、学生英语学习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2024年05期 v.24;No.127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9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职电商五位融合教学路径研究

    肖溪玥;

    为进一步深化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教育改革,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将工作岗位、课程体系、职业技能竞赛、1+X技能证书与学生社团五大环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并在学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机制下,依托校企合作和基地建设保证五位融合教学模式的深度实施,较大程度地确保了“课”与“岗”的有机衔接、“课”与“证”的有效贯通、“课”与“赛”的有的放矢以及“课”与“团”的有益互助。

    2024年05期 v.24;No.127 11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