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职教本科发展论坛

  • 职业本科教育的培养定位、目标与路径探析

    任振林;乔晓艳;郭帼;

    探索职业本科教育的培养定位、培养目标与培养路径,明确了职业本科教育主要面向传统产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农业及生态产业、现代服务产业和非遗产业的服务定位;确立了职业本科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复合型、创新型职业岗位培养“专业+数字”技术复合型、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要通过健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制度体系,构建与高职专科有机衔接的“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打造校企融合的“专家型”高水平“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坚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和产学研合作的培养方式发展职业本科教育。

    2025年05期 v.25;No.13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基于人力资本增值的职业本科人才发展价值链构建研究

    李佳曦;

    当前,职业本科人才已不仅是职业教育供给侧的“毕业生产品”,也是企业、行业和社会等需求侧亟须的能持续增值的“劳动力资本”。通过串联学校、企业、政府等来构建职业本科人力资本增值的价值链:先分析人力资本理论、价值链理论和派生需求理论等,然后基于人才增值特点和现实环境,设计以学校、企业为主要增值,政府为辅助增值,行业与社会为最终需求的职业本科人才接续增值的价值链模型,以服务人才就业、企业用人和行业劳动力市场发展。

    2025年05期 v.25;No.133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2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基于CEEMD与CNN的数控车床刀具磨损智能监测方法研究

    胡宇宏;

    根据补充总体平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提取数控车床刀具切削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内禀模态函数分量的均方根值作为监测信号的特征参数。刀具磨损识别模型采用卷积神经网络作为决策方法。用刀具磨损识别模型识别测试样本,测试集识别准确率为92.3%。将该刀具磨损监测系统进行实际检验,结果证明该系统能有效监测数控车床刀具磨损状况。

    2025年05期 v.25;No.13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9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非接触式机器人末端工具定位测量装置设计

    赵自鹏;刘良斌;

    为实现工业现场中机器人末端工具定位的快速高效校准,同时提升坐标系校准精度,研究提出了一种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该方法采用两组激光传感器构成十字交叉激光测量平台,使机器人携带的末端工具垂直于测量平面,以激光交点为圆心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通过记录运动过程中激光传感器被阻断的时刻,可计算出末端工具坐标的偏移量。该方法可快速、准确地测量机器人末端工具的定位偏差。基于此方法,研究设计并制作了相应的测量装置。测量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准确测量并显示机器人末端工具的定位偏差,测量误差在0.20 mm以内,测量时间约为20 s,能够有效辅助机器人完成工具坐标系的自动校准,满足现场使用需求。该装置具有非接触测量、精度高、响应快等特点。

    2025年05期 v.25;No.133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部审计制度研究

    石琳;

    内部审计作为组织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组织目标实现、提升运营效率、防范舞弊风险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立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着眼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从唯物论、矛盾论、联系论、发展论、人本论等多个维度出发,明确制度设计要点,完善制度实现路径。旨在推动内部审计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升组织治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健康稳定运行。

    2025年05期 v.25;No.133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部地区人工智能的碳减排效应研究

    杨帆;何翔臻;赵瑾瑜;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与普及,人工智能赋能碳减排成为绿色低碳转型的新路径,而中部地区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显著,传统碳减排手段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亟须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文章以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中部地区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显著地抑制了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能源利用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人工智能技术对中部地区的碳减排效应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当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人工智能的碳减排效应会增强。

    2025年05期 v.25;No.133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5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育人

  • 湖南传统技艺非遗数字化传播现状与瓶颈探析

    肖慧;彭莉莎;刘丽芳;

    文章聚焦湖南传统技艺非遗的数字化传播,分析其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从深化公众认知、塑造地域形象、丰富传承路径、激励青年参与及促进跨界交流五个维度,探讨数字化传播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基于调研数据,揭示湖南传统技艺非遗数字化传播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技术研发、资源分配、人才梯队和语言壁垒四个层面,深入剖析湖南传统技艺非遗数字化传播面临的核心难题。通过探究国内外成功案例,总结实践经验,为推动湖南传统技艺非遗数字化传播提供有力借鉴与支持。

    2025年05期 v.25;No.133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延安时期法治思想对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启示

    谢翠红;

    延安时期的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的内涵与宝贵经验,对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文章通过深入剖析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现状,系统阐述延安时期法治思想的内涵,探讨其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基于延安时期法治思想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旨在为推动高校廉洁文化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2025年05期 v.25;No.133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内涵、基本要求与实践进路

    张彧;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被赋予了深刻的育人使命。文章阐述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育人内涵——立德树人、学生本位、制度之治与刚柔并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即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依法依规制度育人及持续创新管理方式。指出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进路,通过发挥思政教育的引领作用、构建全方位协同服务路径、提升制度育人的保障机制、创新学生管理的有效载体,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5年05期 v.25;No.133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研究

    李志琴;

    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必须推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通过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积极倡导教育理念的创新,促进教育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持续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同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期全面保障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2025年05期 v.25;No.133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知识引领、情感驱动、实践落地:高职院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汤灵;喻娜;周丹;

    高职院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的重要论述的有效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应具备三个特征,即认知教育的全面全员性、情绪感知的深刻共鸣性、社会实践的职业导向性。为切实推进高职院校红色文化教育,可从知识引领、情感驱动、实践落地三个维度发力:以“知”为核心,常态化开展红色文化认知教育;以“寻”为核心,持续性强化红色文化情绪感知能力;以“行”为核心,系统性打造红色文化实践体系。由此,以期实现高职院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培根铸魂、有声有色、知行合一。

    2025年05期 v.25;No.133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高教论坛

  • 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融通的动力机制及其构建

    钟波;霍胜;谢哲;

    促进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的融通,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这一进程中,构建有效的动力机制是关键,而其核心在于深入理解和实践其内在发展规律。其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构建这样的动力机制,不仅需要科学的认知和坚实的理论支持,而且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框架和保障体系。依靠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推动,以及全方位的体系支撑,才能有效构建起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融通的动力机制,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05期 v.25;No.133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智化产教融合模式的构建研究

    邹幸居;

    产教融合2.0时代以产教融合的数字化转型为特征,旨在通过数智化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推动产教融合内涵和形式的改革。区块链融合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化技术,使政、行、企、校形成产教联盟,彼此之间保证信息流通,政策、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学校供给的信息形成数据闭环,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学校课堂和企业车间在虚拟空间融为一体,政、行、企、校多元评价主体人机协同、远程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多元评价的数据、学生学习成果和电子证书确权流通,从而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培养多主体协同、信息不对称、产教融合合而不融、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的难题,实现教育链、产业链“面—面”融合。

    2025年05期 v.25;No.13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封艳红;詹晶;

    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经济学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空缺对地方院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地方院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前瞻、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地方院校必须构建前瞻性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融入人工智能核心课程内容,强化融合大数据技术与行业合作的实践教学,提升经济学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这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可以为未来的经济和技术变革作准备。

    2025年05期 v.25;No.13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本科思政课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的互构研究

    房磊;

    职业本科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德技并修”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思政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其定位与特征进行解析,从类型教育本质出发,建立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的互构机制,形成“目标预设—过程建构—效果反馈”的完整闭环。该机制既回应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的时代需求,也为思政课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确立类型化育人优势提供了理论路径。

    2025年05期 v.25;No.13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创新研究

    蔡丽;

    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立足湖南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需求,亟待破解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的省级统筹不足、资源适配不够、区域协同薄弱、品牌能级较弱等瓶颈。立足湖南实践,提出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协同机制,以标准引领打造国际化课程与认证体系,夯实院校主体国际化办学能力,拓展全球网络构建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生态的系统性发展路径,助推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从“需求精准对接”到“服务本土扎根”再到“价值长效共生”生态跃迁,将显著提升其对湘企“出海”及湖南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支撑效能,为内陆省份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范式和人才技能支撑。

    2025年05期 v.25;No.133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课程与教学

  • 基于“两性一度”的金融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金课”建设探索

    夏庆;

    为了将金融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为“金课”,文章基于“两性一度”的视角,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以及考核评价机制完善三个关键维度,探索实现“金课”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分析,文章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建议。最后,文章强调,构建“金课”不仅仅是教师的个体责任,更需要教务处、监评处等关键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努力。

    2025年05期 v.25;No.133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数字经济背景下财税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

    宋美喆;柒江艺;

    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财税业务从传统模式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对财税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提出了全新要求。然而,当前高校财税专业实践教学在内容设置、技术支持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难以适应行业对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基于数字经济背景,系统梳理现有财税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改革措施,包括构建数字化实践教学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创新教学评价体系等。通过这些改革提升财税专业学生的数字技术应用能力、跨学科综合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以推动高校培养更加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财税人才,为财税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5年05期 v.25;No.133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双循环”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王莲莲;

    思政教育要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必须推进课程思政的体系化建设,实现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各要素多方联动,形成协同效应。基于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双循环”教学体系的建设路径,通过构建四位一体式内循环体系和外循环保障体系,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实效,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建设。

    2025年05期 v.25;No.133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8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台湾东海大学劳动教育开展状况与启示

    张姝;童索凡;

    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新要求。劳动教育被纳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各高校围绕劳动教育开展理论或实践教学。东海大学作为中国台湾地区劳动教育的先行者,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模式,在课程体系设置、课程考核方案制定等方面均有着成熟经验,为祖国大陆高校开展劳动教育产生启示。祖国大陆高校应立足本校实际,在明确育人目标、探索课程建设、加强实施保障、优化资源整合等方面着力,充分实现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

    2025年05期 v.25;No.133 11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肖贵;

    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课程评价体系来确保其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有效性。面对当前高职院校课程评价面临的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过程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通过引入课程背景、输入、过程与成果四个层面的评价因素,提出了一种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系统化课程评价框架。结合理论分析和案例调研的研究方式,发现构建基于CIPP评价模型的课程评价体系,对于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有着显著的作用。

    2025年05期 v.25;No.133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