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波;霍胜;谢哲;
促进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的融通,对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在这一进程中,构建有效的动力机制是关键,而其核心在于深入理解和实践其内在发展规律。其中,政府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核心角色。构建这样的动力机制,不仅需要科学的认知和坚实的理论支持,而且离不开完善的制度框架和保障体系。依靠政府的积极引导与推动,以及全方位的体系支撑,才能有效构建起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高等教育融通的动力机制,进而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持续、健康发展。
2025年05期 v.25;No.133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邹幸居;
产教融合2.0时代以产教融合的数字化转型为特征,旨在通过数智化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推动产教融合内涵和形式的改革。区块链融合数字孪生、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智化技术,使政、行、企、校形成产教联盟,彼此之间保证信息流通,政策、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学校供给的信息形成数据闭环,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学校课堂和企业车间在虚拟空间融为一体,政、行、企、校多元评价主体人机协同、远程参与学生的考核评价,多元评价的数据、学生学习成果和电子证书确权流通,从而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培养多主体协同、信息不对称、产教融合合而不融、教育评价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的难题,实现教育链、产业链“面—面”融合。
2025年05期 v.25;No.133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封艳红;詹晶;
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经济学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空缺对地方院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地方院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仍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前瞻、课程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等问题。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地方院校必须构建前瞻性经济学人才培养目标,融入人工智能核心课程内容,强化融合大数据技术与行业合作的实践教学,提升经济学教师人工智能教学能力。这不仅能够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且可以为未来的经济和技术变革作准备。
2025年05期 v.25;No.133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0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房磊;
职业本科思政课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德技并修”育人目标的关键环节,是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在思政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其定位与特征进行解析,从类型教育本质出发,建立课程标准与教学评价的互构机制,形成“目标预设—过程建构—效果反馈”的完整闭环。该机制既回应了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的时代需求,也为思政课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确立类型化育人优势提供了理论路径。
2025年05期 v.25;No.13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蔡丽;
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国际化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路径。立足湖南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战略需求,亟待破解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面临的省级统筹不足、资源适配不够、区域协同薄弱、品牌能级较弱等瓶颈。立足湖南实践,提出构建“政行企校”四方联动协同机制,以标准引领打造国际化课程与认证体系,夯实院校主体国际化办学能力,拓展全球网络构建海外本土化人才培养生态的系统性发展路径,助推湖南职业教育国际化从“需求精准对接”到“服务本土扎根”再到“价值长效共生”生态跃迁,将显著提升其对湘企“出海”及湖南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支撑效能,为内陆省份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范式和人才技能支撑。
2025年05期 v.25;No.133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6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