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鹏;张志刚;尹小娟;黄宇聪;何童;
机器视觉测量技术具有非接触、全视场测量、高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特别适用于轻微破损零件的测绘及后续修复。本文通过选用合适的光源、镜头和相机,搭建了机器视觉测量系统,对激光焊机设备支撑块零件4个面进行了视觉图像采集,并通过康耐视VisionPro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与分析,实现了对该零件整体尺寸的视觉精准测量。在此基础上,采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支撑块的三维模型设计,为后续零件的加工与替换奠定技术基础。
2024年03期 v.24;No.125 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谢冬冬;孙小琼;张慧江;袁光碧;陈杰;
三维数字化建模是保护古村落的重要途径,且需要的三维实景模型具有高精度、精细化、还原度高的特点。古村落建筑密集,树冠、屋檐遮挡,难以从空中视角获取完整的民居影像信息,造成三维模型成果出现某些细节纹理扭曲、拉花、空洞等问题。本文基于空地影像联合进行三维实景重建,以贵州省高荡千年布依古寨为例,采用多旋翼倾斜相机航线自动采集、兴趣区单镜头无人机手动拍摄的方式,将来自地面、低空的多视角影像输入瞰景Smart3D软件中,经过空中三角测量和区块合并,实现空地影像融合,最终得到符合规范要求的精细化三维实景模型。该方法具有技术可行性,能够为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提供高精度、还原效果好的三维实景模型,以期为类似作业项目提供技术参考。
2024年03期 v.24;No.125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陆岷峰;徐玉锋;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我党和政府确立的经济发展重要战略目标。这一体系是动态的,涉及优化存量资源与调节增量资源。作为关键的资源配置中介,金融在此过程中扮演着功能驱动、产业协调和结构优化的多重角色。因此,构建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认识到金融支持的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特点及其发展中的矛盾,对于金融机构提出有效的服务策略至关重要。以商业银行为例,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应发挥其内在服务功能,固化金融与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路径。此外,促进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加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其快速发展。
2024年03期 v.24;No.125 13-18+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伏恬舒;
随着网络资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智能导游的替代和游客知识水平的提高,散客游异军突起,跟团游逐步减少,导游职能则被相对削弱,导游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一方面,在职人员稳定性不强,优秀人才流失严重,导游服务水平和职业道德难以提升。另一方面,旅游院校生源不足,毕业生有业不就。职业道德建设与权益保障机制相辅相成,有着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通过提升综合素养、铸造品牌形象,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奖惩制度,深化普法教育、严格诚信考核,完善监管机制、优化管理规则等路径,可进一步调动导游工作积极性,激发导游行业发展新动能,促进旅游事业健康发展。
2024年03期 v.24;No.125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王利华;包涵;
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是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科学指导与努力方向。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鲜明特质与主要内涵,领会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在升华理想信念、夯实辩证思维、提升创新能力、夯实文化自信等方面所蕴含的重要教育价值,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推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共进,为充分实现新时代党的文艺创新理论的教育价值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03期 v.24;No.125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杨文斌;
为全方位提升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效能,减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压力,推动教育公平,通过资助对象的精准把握、资助力度的精准控制、资助方式的精准调节,高质量完成高校资助育人的目标任务。文章立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现状,着眼精准资助育人总体要求,借鉴过往经验做法,梳理思路,创新方法,健全机制,推动保障性资助向发展型资助的转型,更好地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2024年03期 v.24;No.125 48-5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琦;胡斌;秦怀茂;
高校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丰富和完善了育人的载体和方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前提和重要抓手。高校要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党建为引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机制,提升育人队伍能力建设,依托党的建设的具体内容形成实效育人途径,搭建平台完善育人载体,形成效益评估体系,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2024年03期 v.24;No.125 53-5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周晓美;张蜀艳;李春梅;
2016年以来,“工匠精神”逐渐成为社会热议的高频词,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弘扬越来越受到重视,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任。职业教育中,需要通过打破社会文化场域的思维惯习,建立健全技术技能人才保障机制,将专业、职业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等举措去寻回和重赋工匠精神。为此,应从博物展馆的器物鉴赏、大思政文化育人、小班化教学、双导师制、校企合作等方面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实践,从而全面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2024年03期 v.24;No.125 59-6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5 ]
- 周叶露;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数智赋能加快教育转型,数字化转型是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坐标。为此,在分析数字化转型为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带来根本性变化的基础上,从转变数字化思维、善用数字化技术、提升数字化素养三个维度进行认知分析,从赋能教育教学和管理、彰显教育互动增效过程和加速师生发展共同体成长探讨路径,从而助力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长远发展。
2024年03期 v.24;No.125 64-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3 ] - 陈勇;龚添妙;
航空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南省航空产业拥有较好的经济总量支撑、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一批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但也面临着来自周边省份的挑战和通航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弊端。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职业教育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通过分析湖南省高职院校航空类专业设置与航空产业的耦合性,发现存在专业布局与产业布局耦合度、专业规模与产业规模耦合度、技能人才培养规模与产业人才需求耦合度有待提高的问题,以期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对接产业设置专业;发挥聚集效应,构建专业集群;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人才适配性进行改善。
2024年03期 v.24;No.125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宋杰;
技能人才协同发展是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引入“隐性—韧性—显性”的研究新视角,以技能人才规划协同实施带动、市场协同共建推进和开发协同共治驱动为内生保障机制,以城市—产业—技能人才融合互动、技能人才发展治理制度体系健全完善、资源培育整合提升和服务质量优化改善为运行调控条件,以技能人才服务与保障供给体系建设能力有效改善、开发效益持续增强、培育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治理效能显著提升为外部支持系统,构建基于“隐性—韧性—显性”的技能人才协同发展的理论框架,为其整体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与分析路径。
2024年03期 v.24;No.125 7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胡楠;毕树沙;
中高职衔接五年制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之举,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发展潜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产生深远影响。然而,项目实践仍面临多方面挑战,如试点院校的积极性亟待提高,试点项目在社会上的认可度亟待加强,试点院校的转段升学率亟待提升等。因此,迫切需要激发试点院校内在潜能,加大试点项目推广力度,明确项目转段升学标准,以推动中高职衔接五年制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发展。
2024年03期 v.24;No.125 83-8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武锶芪;
文章从“双循环”背景出发,构建了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一衔二融三教”育人框架,探究职业教育育人过程中易发生的偏差,以期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效能优化提供开拓性解题思路。为实现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高效衔接,职业教育可以从理念、教材、教法上改进原有模式,在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之余,融合学科理论与技能讲授,贯通学历教育与社会职业资格,兼顾多类、多样及终身的教育需求,突破单纯的学龄人口教育,以进一步实现受教育群体在知识、技能、行动、意志和品性等多个维度的融合与交互。
2024年03期 v.24;No.125 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周康富;周献;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践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理念的有效途径。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通过厘清现代学徒制中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职院校、学校教师、企业教师以及学生等各方的利益诉求,结合中国企业用工制度,构建了“双主体、三递进、五对接、六结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2024年03期 v.24;No.125 95-9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童孟良;唐淑贞;
职业教育“三教”改革正在往纵深推进,新形态教材是“三教”改革的物化成果。本文深入分析了新形态教材开发的意义,总结了新形态教材“三性一度”的内涵特征,并结合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业教材开发实践提出了新形态教材“四融合”开发策略,为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开发提供思路与参考。
2024年03期 v.24;No.125 100-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杜芳;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产教融合为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本文采取政策检索、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理论素养、专业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角度对高职英语教师“双向双融通”能力建设的维度进行调研,构建高职英语教师“双向双融通”能力内容框架,并据此系统性地分析高职英语教师“双向双融通”能力现状,提出加强理论素养、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加强科学研究能力等建设路径,以期促进高职英语教师“双向双融通”能力提升。
2024年03期 v.24;No.125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李飞;
“四史”教育是新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深入发掘“四史”的思政元素,并将“四史”教育与课程思政、专业学习有机融合,可以丰富课程思政的教育资源,加快建立协同育人制度,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梳理《国际经济学》课程的育人目标,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和价值体系进行“四史”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讨论“四史”教育融入高校商科专业课程的基本路径,凸显“四史”教育在课程思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2024年03期 v.24;No.125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李佳;邓祖禄;梁华;
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度偏低、学习成效不高等问题是业界学者较为关注的热点。精准的学习危机预警与个性化的教学干预是破解上述难题、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针对现有学习预警与干预存在的不足,本研究构建了智慧课堂学习环境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预警与干预研究框架。框架从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数据、知识点掌握情况数据和学习情绪数据三个维度对其学习状态进行诊断预警,并根据诊断预警报告精细设计对应的干预策略,应用学习分析与数据挖掘等方法精准匹配干预策略以确保干预效果,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效的目的。
2024年03期 v.24;No.125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刘林娴;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相关专业,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专业人才。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和挑战。当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如何利用高水平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来示范带动,从而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因此,本文试图以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为案例,通过对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商务英语专业工作室的概况,尝试探讨如何基于实践型教学理论搭建商务英语专业工作室平台。
2024年03期 v.24;No.125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