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创新创业

  • 适应湖南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赵绚丽;

    高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湖南先进制造业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高校依托现行创新创业教育方式与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多重契合,结合先进制造业人才培养整体路径和湖南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趋势,优化构建适应湖南先进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主要路径是建立分层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建立分类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建立全过程、开放式、可持续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25年04期 v.25;No.132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制造高地”创业人才内涵特征与时代价值

    彭波;刘畅;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湖南省“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首要任务,创业人才则是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将院校培养、科教联合培养及校企合作培养融合开展,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模式协同的创业人才融教育培养模式,是“制造高地”创业人才培养的理想路径。文章梳理“制造高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现状、支持政策和目标指引,充分掌握了“制造高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现状。创业人才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中坚力量。因此,实施创业人才融教育模式,加强“制造高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清晰的战略价值、教育价值和发展价值。

    2025年04期 v.25;No.132 5-8+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湖湘文化视域下高职生创新创业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黄湘翠;包涵;

    湖湘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思想基础。面对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时代使命、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诉求,要深刻认识到湖湘文化在培育高职生创新创业素养方面的育人价值,紧紧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当前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针对性举措,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推进湖湘文化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增进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考评制度等方面精准发力,着力锻造高职生的爱国精神、创新精神与奋斗精神,提升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效,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创新型人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注入蓬勃的青春力量。

    2025年04期 v.25;No.132 9-1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许利剑;陈周洁;梁钊;

    研究综述了原子层沉积(Atomic Layer Deposition,简称ALD)技术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为一种先进的薄膜制备技术,ALD凭借其优异的薄膜均匀性、精确的厚度控制和良好的覆盖能力,在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首先介绍了ALD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核心特点,然后详细阐述了ALD修饰光催化材料的三种策略:表面助催化剂沉积、保护层与缺陷钝化、能带工程与异质结设计。通过典型实例分析,阐述了ALD技术在光解水产氢、CO_2光还原及污染物降解等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创新应用。最后,针对现存技术瓶颈与关键科学问题,系统阐释ALD技术在光催化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及挑战,为推进高效光催化剂的设计与制备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2025年04期 v.25;No.132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PH法对选区激光熔化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刘石柏;卢尚文;文珍;胡幼华;

    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简称SPH)法建立选区激光熔化过程温度场的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的扫描速度、激光功率以及金属粉末层厚等参数下,选区激光熔化过程温度场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基体材料与金属粉末层的接触区域,整体温度场并不呈连续分布。温度场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但随着金属粉末层厚与扫描速度的增大而降低。沿着激光扫描方向,在熔化温度线以上时,温度场呈近似对称分布;而在熔化温度线以下时,温度场在熔池后端下降慢,在熔池前端下降快,且在垂直扫描速度方向,温度场始终呈对称分布。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对熔池尺寸进行了实验研究,发现数值计算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2025年04期 v.25;No.132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信息技术与应用

  • 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的设计

    严敏;黄皓;

    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了一种智能家居环境监控系统,通过集成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火焰传感器、摄像头及物联网网关等硬件设备,构建了多参数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的硬件架构。系统采用Android Studio开发环境编写软件程序,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动态读取、网络通信及设备联动控制,包括根据温湿度阈值自动调节风扇、根据光照强度开关照明设备、通过火焰与烟雾传感器触发声光报警机制,并支持远程摄像头监控功能。实验测试表明,系统在实验室与实际家居环境中均能稳定运行,准确执行环境参数调控与危险状态预警,硬件选型兼顾高精度与低功耗,软件功能通过算法优化提升响应速度与能耗效率。研究成果为家庭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案,兼具安全性、舒适性与能源利用优化特性。

    2025年04期 v.25;No.13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消息传播的交通流预测模型

    周安众;谢丁峰;

    现有交通流预测方法主要考虑路网中节点的局部信息,忽略了全局信息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消息传播的交通流预测模型,该模型包含空间和时间两个模块。空间模块对不同周期数据分别采用消息传播机制,以随机游走的方式在交通图上进行消息传播,在全局范围内捕捉节点的空间结构信息,再利用图注意力机制进行特征提取。时间模块利用时间注意力机制对拼接的多种周期数据进行融合,从而能在更大的时间范围内提取时间周期特征。在真实交通数据集METR-LA和PeMS-BAY上进行实验表明,所提模型相比所选基准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分别降低了3.53%和1.46%。

    2025年04期 v.25;No.132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育人

  •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参与:实践样态与支持路径

    顾丽丽;

    社会参与是公民道德实践能力养成的重要途径,也是新时代下强化大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担当的重要抓手。通过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大学生群体社会参与状况进行调查,着力描绘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参与现状及制约因素,并致力于寻求大学生社会参与的有效支持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水平较高,但在参与的广度、深度和效度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研究建议,可从涵养大学生社会参与意识、拓展参与渠道、优化要素支持等方面建构支持体系,以提升大学生社会参与水平。

    2025年04期 v.25;No.132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教改路径选择

    陈璐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战略性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式教育实施现状还显现着诸多弊端,鉴于此,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教育的教改战略路径势在必行。教改路径应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法、评价体系和教师培训五个方面切入,深度挖掘与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因子,完善教材建设,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025年04期 v.25;No.132 47-5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思政教育有效融入高校学生专业社团管理的研究

    杨丽莎;杨幸;

    探讨思政教育融入高校学生专业社团管理的策略与意义。研究指出,大学生专业社团作为高校第二课堂,对思政教育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社团思政的现状,发现存在培养标准不统一、管理不规范、师资力量不足及与课堂思政脱节等问题。为提升社团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完善社团思政素质培养体系、建立统一标准和评价体系、聘请专业思政指导老师以及融合企业文化与创新创业活动等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旨在促进社团成员全面发展,增强其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贡献力量。

    2025年04期 v.25;No.132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东方主义视角下《面纱》中的中国形象

    程程;

    在西方文学中,中国长久以来被描绘为一个充满想象的客体,其内涵随着西方社会的演进、文化需求以及全球化的浪潮而不断演变。在二十世纪初期,著名英国小说家威廉·萨默塞特·毛姆曾游历中国,并以其东方见闻为素材,创作了以中国社会为叙事场景的长篇小说《面纱》。该作品中呈现的中国形象颇为复杂:它既展现了作为一个神秘且异国情调的古老文明的辉煌,又反映了作为一个遭受压迫、陷入黑暗与污秽的殖民地的现实,同时其构建了一个被美化的、充满宁静意蕴的东方理想国。文章基于爱德华·沃尔第·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对小说《面纱》所呈现的中国图景进行解构,探究其形象特征及其所折射的社会文化语境。

    2025年04期 v.25;No.132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高教论坛

  • 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杜明义;

    地方高校一般为应用型高校,开设的经济学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就业导向,培养大学生经济相关岗位工作的实践能力是其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地方高校经济学专业在推进应用型教学中,可基于以价值为引领、以实践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就业导向、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原则,通过人才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构建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就业率,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2 62-6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逻辑解析

    肖怀秋;李玉珍;王斌;曹慧君;肖英;廖琼;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行业企业急需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群众追求高质量教育和就业的背景下兴起的高等教育类型,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高层次的职业技能,“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是职业本科院校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和保障。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需要、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和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等多个层面解析了职业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逻辑,旨在为职业本科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及其教学团队专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25年04期 v.25;No.132 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时代高校社科联职能发挥的困境及对策

    朱焕桃;廖捷;

    高校社科联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力量,其职能的有效发挥,有助于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及激发高校社科研究的创新活力具有显著意义。当前,高校社科联面临着引领高校智库建设效果不明显、“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不到位、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成效不突出等履职困境。高校社科联应当结合数字时代特点,从数字转型、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等方面探索可行的实践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和优化数字时代高校社科联的职能,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025年04期 v.25;No.132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背景下技能型社会建设实施路径研究

    伍俊晖;姜烨韵;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剖析人工智能背景下“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技能人才变化趋势。从思想认识、人才供给、实现通道等方面分析人工智能背景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困境,进而从重视技能学习、重塑思想认识,聚焦技能培养、完善人才供给,强化技能普及、提升综合能力三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背景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路径,助推我国向人人参与建设、成果惠及人人的高质量技能型社会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2 79-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

    刘琼;陈小芹;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都发生数字化变革,这同样也引领湖南省职业院校的数字化变革。在分析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内涵的基础上,对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育展开调研,分析出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存在现实困境,具体包括保障缺乏、认知落后、参与与应用不足、评估工具与标准缺乏。为突破困境,需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实践:第一,建立完善的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保障体系;第二,提升教师数字化意识素养;第三,提升教师数字化参与协作创新与内容创作素养;第四,构建教师数字素养的多元评估工具与标准。

    2025年04期 v.25;No.132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院校特色和区域需求的高校“专创融合”实施路径

    覃伟丽;

    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而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脱节,导致毕业生难以契合区域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院校特色和区域需求为导向推进“专创融合”,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高校差异化发展。高校可从重塑课程体系、打造师资队伍、搭建实践平台、构建评价机制等方面协同推进“专创融合”,实现高校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025年04期 v.25;No.132 89-9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课程与教学

  • CDIO理念下商科专业“导师团队项目”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郑准;易磊;

    将源自工程教育领域的CDIO理念引入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文章以国际市场调研实训课程为实践对象,对CDIO理念下“导师+团队+项目”教学模式的整体构思、导师的角色、学生团队的组建以及项目的运行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阐述了该教学模式的整体实施过程以及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的科学构建。该教学模式以一种职业化、实战化、竞争化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够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较大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025年04期 v.25;No.132 9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融入课程思政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王彦群;谢渠;张著;

    程序设计课程是高校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主要涉及高级编程语言的语法、数据类型、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函数、面向对象编程等方面的内容。慕课、雨课堂等新型信息技术促进了程序设计课程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的引入,又为程序设计课程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文化基因。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分析了程序设计课程的概况和现状,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意义及研究路线,然后将思政元素融入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德育与智育的协同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

    2025年04期 v.25;No.132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2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3+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以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为例

    曲立杰;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为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探索“3+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显得十分重要。文章将以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为例,深入分析“3+2”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特点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课程体系改革方案,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构建符合行业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道路与桥梁工程专业的“3+2”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参考。

    2025年04期 v.25;No.132 104-10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时代建筑室内设计专业高质量课堂的构建

    李琛;

    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应用,也是基础设施和文明的标志,它为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当前,高职院校设计类课程面临着教学内容更新滞后、学生设计创意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数字技术应深度融入教学内容、教学平台和教学方法,以促进课堂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说,应以行业转型为依据更新课程内容,以企业革新为平台创新教学场景,以数字技术为手段革新教法。构建一个高质量的数字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技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促进社会持续进步。

    2025年04期 v.25;No.132 10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思政”理念下建筑类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教学实践

    曾磬;宁启蒙;彭芳;

    高等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需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职业素养。在“大思政”背景下,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精准融合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地方高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应对“存量经济”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回应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通过树立“大思政”理念,搭建“工作室+”平台,实施“四位一体”策略,完善建筑类专业教学体系,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框架,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思政落地落实。

    2025年04期 v.25;No.132 114-11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5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双碳”理念融入机电类职业教育教材的路径研究

    冯睿娟;

    在“双碳”目标战略实施与机电行业绿色转型的背景下,机电类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成为培养适配产业需求人才的关键。文章从响应国家战略、完善课程体系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三方面,阐述“双碳”理念融入教材的必要性,针对当前教材存在的“双碳”知识碎片化、技术更新缓慢、评价机制缺乏绿色导向等问题,提出构建“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育人目标,基于产业链重构“基础理论—设计技术—制造工艺—装备运维—新能源技术”模块化内容体系,并通过数字化开发、产教融合编写模式及低碳能力导向评价机制等创新策略,推动教材向绿色化、专业化、实践化转型。研究旨在为机电类职业教育教材改革提供理论参考与实施路径,助力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低碳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2025年04期 v.25;No.132 12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培养更多高技能南非青年!我校探索中非职业教育合作新模式

    <正>2025年6月,在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中非职业教育合作对接活动上,我校与南非奥贝特公立职业学院现场签署了共建“南非工程技术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在人才培养、资源建设、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以共建“南非工程技术学院”为核心,形成“标准共建+技术赋能+人文交流”三位一体的中外合作新模式。

    2025年04期 v.25;No.13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