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Editorial board of Journal of Hunan Industry Polytechnic

楚怡工业文化与职业教育

  • 湖南职业教育“楚怡精神”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成涛;徐雷;

    百年前孕育而生的楚怡精神是近代以来湖南职业教育发展的文化基因。缔造者陈润霖和楚怡工业学校的历届师生用办校业绩、育人口碑和社会影响,践行着职教人振兴中华、为国育才的使命和担当。结合湖南职业教育的优势与特点,依托史料深度挖掘,从历史成因、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三个维度开展楚怡精神研究,有助于推动当下湖南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25;No.131 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湖南省职业教育“楚怡”行动背景下高职院校培育“湖湘工匠”的理路探究

    李芳佳;

    湖南省实施职业教育“楚怡”行动,为“湖湘工匠”培育指明了方向。在深刻把握职业教育“楚怡”行动与“湖湘工匠”基本内涵的基础之上,高职院校大力培育“湖湘工匠”具有重要价值意蕴。高职院校应紧扣职业教育“楚怡”行动,传承弘扬楚怡精神、擦亮“楚怡”职教品牌,构建“楚怡”教学体系、切实提升育人实效,建设“楚怡”专业集群、大力培育卓越工匠,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搭建协同育人平台,为湖南乃至中国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卓越的“湖湘工匠”。

    2025年03期 v.25;No.131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工程技术与应用

  • 预制叠合梁板角部装配式模板体系研发

    邓燕华;赵苏玲;涂群岚;邓龙龙;穆新盈;

    当前预制叠合梁板交角处模板采用方木外加临时斜撑,常因现场振动大和斜撑易松动等导致漏浆和跑模,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与安全。为此,研发了由组合钢梁、支座、顶推和模板四大系统组成的装配式轻钢模板体系。其中,组合钢梁是将两根型号和规格相同的铝合金角钢通过钢板连接而成的水平承力杆,利用膨胀螺栓将其固定在预制叠合梁侧;支座系统包括支座底板和支座背板等,作用是将斜撑杆内力传递至组合钢梁;顶推系统包括L形承压板和推杆手柄等,作用是推动支座板调整斜撑杆内力;模板系统包括钢模和加劲角钢等,钢模采用镀锌薄钢板制作,替代传统木模。模板在斜撑杆作用下同时承受竖向顶撑力和水平推力,且可通过顶推系统或上斜撑杆螺栓调整斜撑杆内力,使钢模与预制叠合梁板表面贴紧,从而杜绝漏浆和跑模现象。该系统质量轻,加工制作和安拆方便,将助力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

    2025年03期 v.25;No.131 13-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边缘轨迹模型的板凳龙碰撞问题研究

    熊婉萍;刘迪;周昊运;南国林;

    为规避板凳龙碰撞导致的诸多安全隐患,加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推动优秀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亟须使用数学建模方法对板凳龙进行碰撞问题研究。首先,对碰撞条件进行设置,建立坐标系写出等距螺旋线轨迹方程与龙头前把手运动微分方程,进而得出位置;同时选取第二条板凳求解最内侧轨迹,对时间采用线性插值拟合的方法来平滑曲线,得出最内、最外侧轨迹,分析重合轨迹,得出碰撞时刻。其次,重新建立坐标系,求出最内、最外侧轨迹,采用遍历搜索方法求出临界螺距。最后,对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发现边缘轨迹模型精度高,计算量小,在现实生活中可对板凳龙碰撞进行提前预报。

    2025年03期 v.25;No.13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技术与应用

  • 基于区块链的无障碍阅读数字资源流通体系研究

    徐海军;马佩勋;蒋一锄;

    无障碍阅读资源制作成本高、流通监管困难而面临供给不足的困境。为此,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无障碍数字资源流通体系。在图书馆体系内构建联盟链,将数字资源流通划分为资源制作权申请、资源上链存证、资源链上链下融合交换共享、资源授权智能合约部署、资源访问鉴权五个阶段,基于链上交易、链下流通协同策略有效限制资源流通范围,保障链上交易公开、安全、可追溯,链下资源合规调用。

    2025年03期 v.25;No.131 24-3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8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粒子群与DBSCAN算法的高职院校多源异构数据聚类

    李斌;

    高职院校的教育数据特点表现为数据时间空间聚合差异度较大、数据源头关联复杂。针对高职院校多源异构数据的聚合分析需求,提出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DBSCAN构建数据聚类的多源异构数据集成方法。将DBSCAN算法的两个输入参数eps和MinPts作为粒子群中粒子的起始位置和起始速度参数反复迭代求解PSO最优,并在算法的加速因子中引入正余弦控制因子提升稳定性,构建最优聚类模型,实现对多源异构数据簇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标签标定。实证效果表明,其与其他方法相比可以降低时间消耗,提高聚类效果和聚类性能。

    2025年03期 v.25;No.131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法律思考

    雷闪;赵云海;

    为持续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作用,加速健全与完善现有审计体系,构建审计工作新生态,文章聚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法律视角深入探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梳理相关理论,借助案例分析法剖析实际案例,全面剖析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价值,如规范权力运行、保障经济秩序等。研究论证了其主要特点,并详细厘定实现路径,旨在持续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效能,助力健全与完善现有审计体系,推动构建审计工作新生态,为经济责任审计在法治框架内高效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2025年03期 v.25;No.131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业财融合视角下高校预算执行绩效优化路径研究

    戴浩然;

    近些年,中共中央、国务院等部门陆续发文部署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同时,高校内涵式发展也对预算的精度、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监控不到位、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预算绩效完成情况与绩效申报目标存在偏差等情况,上述问题极大影响了国有资金的使用效率。文章立足“业财融合”视角,对高校预算执行绩效进行研究,旨在构建高校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联系通道,分析业务流与资金流相互联系的节点,加深业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厘清预算执行绩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升高校预算执行绩效管理水平。

    2025年03期 v.25;No.131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7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育人

  • 大学生时尚语言认知与引导研究

    王利华;

    语言是社会现实的镜像反映,时尚语言是社会性文化精神和现象的缩影。青年大学生是时尚语言的创新者、使用者和传播者,引导青年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和运用时尚语言,是思政工作者在信息化时代面临的一大时代性课题。要深刻把握时尚语言的内涵,研究青年大学生对时尚语言的认知度、使用度和态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大学生切实提升语言素养和媒介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多样性理解能力,增强文化传承意识和创新意识,以高度的文化认同、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2025年03期 v.25;No.131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融合创新路径研究

    盘家禄;冯仁君;胡达仁;

    高校统战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致的价值目标,都是为高校稳定和意识形态安全服务的。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范畴扩大,工作对象更复杂,其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推进,就是要发挥好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引导方面的优势,形成统战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在具体路径方面,可以从学科建设、校地合作、海外拓展等不同领域出发,团结好党外人员,发挥好知识分子的智力优势,在理论建设之维打造课程思政建设联盟,在实践探索之维开展项目化合作,在文化建设之维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对内凝聚共识,对外主动作为,共同构筑高校安全、稳定与发展的精神防线。

    2025年03期 v.25;No.131 54-5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4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增强现实技术的湘西苗族数纱文创设计研究

    姚英;丁诗雨;

    湘西苗族数纱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被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于其传统普适性传播推广策略和方式的局限性,人们难以充分体会和体验其精湛技艺下的文化精髓和文化价值,导致信息缺失和信息交换成本过高,严重制约了其传统艺术的发扬和传承。以新媒体为平台发展起来的信息交互技术在传统商品推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生动活泼的动态图像、3D模型及具备趣味性与人机交互智能性的增强现实技术,也带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新的发展契机。因此,将传统湘西苗族数纱的文创产品与增强现实技术融合,从而产生新的传播效果,有助于解决湘西苗族数纱文创产品设计中信息容量小、功能介绍不全面等问题,进而探究传统湘西苗族数纱文创产品设计的实践运用。

    2025年03期 v.25;No.131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视阈下民族音乐分类方法及其未来路径研究

    李意芬;黄格;刘沛林;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其独到的音乐形态与文化特色。然而,在长期文化交流和“口传心授”的传统传播方式影响下,一些民族音乐面临着失传的风险。亟待在策略和手段上创新,以满足其抢救性保护的需求。随着科技发展带动人工智能在民族音乐分类领域的广泛应用,音乐自动分类技术对加速民族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音乐信息检索的关键技术。针对该领域现有研究评析的不足,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和世界民族音乐自动分类研究在特征提取和模型构建方面的进展,从技术框架、特征工程和数据集等方面剖析了民族音乐分类研究的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研究方向进行了前瞻性展望,旨在为民族音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2025年03期 v.25;No.131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教论坛

  • 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教师发展环境和动力机制研究

    连立芳;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教育需求日益多元化,高职教师在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作为职业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和践行者,高职教师担负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研究通过应用文献查阅、政策分析和深度访谈等研究办法,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环境的现状、影响教师发展动力的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如构建制度保障建设、合理评价机制、培训长效机制和激励动力机制,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2025年03期 v.25;No.131 72-7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9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数字素养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黄术芳;黄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的数字化离不开教师的数字化,研究基于教师的数字素养进行调研,以湖南省为代表选取了省内6所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发放调查问卷,从数字化意识、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能力、数字化学习与创新4个方面了解教师的数字素养水平,发现教师在数字素养方面存在着数字化意志支撑薄弱、高阶性数字技术悬浮、数字技术整合能力薄弱、数字化创新效能受限等突出问题,并从政策制度驱动、数字资源建设和培训体系完善的角度探索了提升路径。

    2025年03期 v.25;No.131 77-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后勤服务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宋静辉;

    服务育人是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组成内容之一,后勤服务育人则是高校服务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时代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具体要求和现实情况,以党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后勤系统的组织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积极推进并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构建“五位一体”后勤服务协同育人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链条,促进高职院校学生五育并举、融合发展。

    2025年03期 v.25;No.131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黄俊;陈朵云;毕丹;陈娜;刘培培;

    在“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需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以应对来源单一、国际化不足等挑战。研究分析了行业对“双师型”教师能力体系的具体要求,提出策略:引进国际高层次师资,创新培训模式,构建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深化校企合作,完善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满足行业需求,增强高职教育活力。

    2025年03期 v.25;No.131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校企合作背景下美容美体艺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索

    林慧;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攀升与美容美体行业发展态势向好,文章探索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美容美体艺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系统性培养路径,旨在弥合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隔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据此,研究构建基于校企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一体两翼三阶四模五径”协同育人模式,包括实施校企一体化管理,目标统一优化重组;构建校企双管双评价机制,资源互补完善共享;通过校企同频三阶梯模式,校内校外同步实施;借助校企共育四模块,教育教学综合施策;通过校企协同五路径,精准提升学生素养。

    2025年03期 v.25;No.131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1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 基于CIPP模型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研究——以乌鲁木齐市22所学校数据为例

    王雪萍;沈蕾;

    科学、客观、准确地评价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以乌鲁木齐市22所大中小学为研究对象,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评价体系测算得分表为原始数据,先对原始数据进行一致性检验,后用CRITIC客观赋权法给出了评价体系中一级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得出22所学校的加权综合得分及排名;再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评22所学校在思政课建设上的资源投入和教学效果产出是否有效;最后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算法测评22所学校在“目标基础、资源配置、教学过程、教学效果”4个维度上协调发展的状况,丰富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综合评价方法。

    2025年03期 v.25;No.131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职生自学考试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刘健挺;

    自学考试是高职生提升学历的关键途径,移动学习成为其备考的主要方式。基于移动学习模式的内涵,文章构建了适合高职生且涵盖移动学习资源、移动学习平台、移动学习评价的移动学习模式,提出针对学习对象进行需求论证、以学习体验为核心构建移动学习模式、加强对移动学习模式的监管等具体实施策略。

    2025年03期 v.25;No.131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贯穿“知识—思辨—应用—共融”维度的高校专业课程改革——以动物保护与福利课程为例

    封洋;李金录;方素栎;滚双宝;

    前瞻性和交叉性较强的专业课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难点。以动物保护与福利课程为例,针对课程的特点和学情分析,文章构建了“知识—思辨—应用—共融”四个维度的教学框架。通过重构课程体系、立体化考核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内容塑造;充分利用教学手段营造自主、合作、探究、分享式学习,达到知识维度的提升;通过引入新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文理交融,达到思辨维度的提升;利用现有资源进行课程实践应用,在社会中应用回馈,达到应用维度的提升;融合课程思政,最终达到共融维度提升的教学目的。

    2025年03期 v.25;No.131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0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数字化战略下高等教育在线课程创新性发展研究

    于蓉;张利芬;姜辉;

    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融合点,应当深入贯彻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设在线课程为主要载体的平台教育资源,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文章从在线课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与目标要求等方面,梳理了在线课程创新性发展逻辑理路;提出了两条发展路径:通过数字赋能高质量建设、精准化供给、标准化评价等创新性建设在线课程资源;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精简管理体系、提升人员数字素养推动创新性改革在线课程管理。以期在下一阶段建设出能够准确满足学习需求,与面授课程统筹互补、反馈诊断及时、以在线课程为主体的在线教育资源,协同助力高等教育提质增效。

    2025年03期 v.25;No.131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4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以“局域网交换技术”课程为例

    刘霜霜;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在局域网交换技术课程思政改革中,应依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结合时事热点、学生所学专业、未来从事的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核心素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全方位改革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让课程思政的细雨洒入学生们的心田,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025年03期 v.25;No.131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